甲仙印象
文‧邱惠鈴
《甲仙愛鄉協會的據點─遊客服務中心》
經過便橋來到甲仙市區,左邊是一座名叫牽手橋的斷橋,到了市區,左右兩排式各家招牌的芋冰城與各式的芋頭產品商店,濃厚的商業氣息是這裡的特色。
走到另一條街,高雄客運斜對面是南橫三星,提供遊客附近城鎮相關旅遊景點說明,走到裡面,職員辦公地方後面的牆上,畫著通往寶來溫泉的縮小版概略地圖,右邊橋上貼了一幅當地文史工作者所繪的甲仙相關觀光景點圖;這些,讓我想到很多在地人所說的:「甲仙是通往寶來、娜瑪夏、六龜等地的中繼站。」走到街上的幾家芋冰店,除了芋冰還有一些相關附屬產品之外,配合當地農產品推廣,包括梅子、醬菜也是一大賣點,還有牆上廣告著各大電視台或雜誌報導,還有一些明星、藝人來店所留下的合影照片。
平時,每日早上的攤販市集及週四晚上沿著河堤的夜市,一再顯示,這裡是全甲仙鄉最熱鬧的地方,親自走一遭,賣的幾乎都是民生必需品,沒什麼特別,但與居民卻是息息相關,畢竟交通不便,離甲仙當地算來較為繁榮的旗山鎮,也要一個小時的車程;走到另一條巷子,甲仙鄉公所、文化館、鄉立圖書館相連在一塊,那天,走到鄉公所內,只有兩位辦公人員在裡面,燈也沒開,有種荒涼的感覺,左邊的地方文化館一樓沒有上鎖,打開門竟然沒有半個人,本想上樓去看小林平埔文化特展,也就落空了,右邊的圖書館,剛好碰上週一週二的休館,相較於另一端的熱鬧環境外貌,這一邊似乎少了一些元氣。
據悉,甲仙早期是靠著當地許多廟宇吸引觀光客,慢慢的因為芋頭特產的研發而轉型,之前在與當地一些芋冰城老闆聊天的同時,他們大多也認為甲仙不該只僅是扮演中繼站的角色,應該藉由一些產業發展配合相關活動留住客源,就拿芋筍節與每年農曆九月十五小林村的平埔夜祭來說,的確是有其特色的;歷經莫拉克風災之後,原本看似完整的活動規劃,又必須花費更多資源與心思去重新評估,包括,重拾以往遊客對甲仙的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