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中繼型商圈 

文‧葉怡伶

 

 7.jpg

《形象商圈的理監事會議》

 

「道路必須趕快修復,才有人潮進來。」「要怎麼樣可以吸引觀光客的注意?」「大家覺得是否要設立藍芽基地台?」「過年期間有攤位擺設,請討論是否參加。」

 

這裡是商圈的臨時理監事會議,大家正熱烈討論,絞盡腦汁想著該如何推銷商圈,並決議一些商圈業務。這是我們到甲仙的第二天,遇到商圈要開臨時會議,剛好商圈的組織狀況也是商圈組想要了解的,我們很榮幸被允許旁聽。

 

在會議上,理監事們關切著甲仙大橋的修復狀況;思考在一波觀光客經過甲仙時,要怎麼吸引他們的目光;對於政府與企業所規劃的活動、擺台相當積極參與。會議中不時會出現「中繼型商圈」這個名詞,討論也會照著這個概念進行。

 

中繼型商圈是什麼呢?

 

之前商圈總幹事誌誠大哥接待我們時,大致介紹過甲仙商圈的型態。中繼型商圈當然不是自己取的名稱,而是外界、政府對甲仙的定位。過去甲仙因芋頭有名,隨著加工產品(芋餅、芋冰)的開發而遠近馳名,商圈憑藉著當初南橫開通所帶來的人潮,以及位在前往寶來及那瑪夏鄉的入口,由於這些流動人口短暫停留,在這裡吃東西、買名產,而不是以甲仙為主要觀光、遊玩場所,所以稱作中繼型商圈。

 

南橫三星計畫也是以此概念發想。所謂南橫三星,指的是南橫公路上的三個景點:甲仙、寶來、那瑪夏,藉由點與點的串連,合作吸引觀光客。遊客進入寶來泡溫泉,到那瑪夏山林生態之旅,便會經過甲仙,商圈因為這些川流不息的人潮而發展和延續。

 

八八水災之後,橋斷路毀,山林被破壞,週邊的景點沒落了,甲仙矗立在接風處,看不到客人。這是災難後才漸漸突顯的問題。從前甲仙靠著過路人潮得以生存,但是現在往寶來與那瑪夏的交通不便,景觀特色有待補強,吸引遊客的誘因少了,甲仙的位置變得有些岌岌可危。

 

「沒辦法,因為甲仙沒有當地特色!」店家老闆這麼說著。

 

 8.jpg

《佈滿商家的文化路》

 

甲仙的經濟命脈在主要街道「文化路」上的商圈:以芋冰城為主,除了販賣芋冰,還有各式各樣芋餅;作為鹹食的芋粿,搭以脆筍湯等可當午、晚餐;沿路旁的小攤販,油炸芋餅、地瓜餅,或是一些日常小吃。商圈因芋頭而興起,芋頭的各式產品沿著文化路一線排開。在時間的演變下,甲仙漸漸變成芋頭產品的販賣地,提供過往遊客購買名產的地方。

 

甲仙有特產,卻沒有特色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 依賴觀光客生存的地區,將發展的鑰匙交給週邊,將自己定位在中繼型商圈,忽略自身的價值,除非這是一條堅固不摧的觀光鎖鏈,不然要永續發展下去會相當困難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這次下鄉除了有商圈組,還有歷史組、農業組,從三個領域去看甲仙這塊地方,都有說不完的故事,我們覺得甲仙並不是毫無特色的地方,但是「特色」又是抽象、模糊的名詞,不是由外地人強扣上帽子就可以形成。中繼型商圈的未來,仍舊要靠自己走下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cuteam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